【會員評論】鍾秀梅觀點:歷史記憶的鬥爭─台北之春

臺灣左翼運動的性質分析與繼承始終是個難題;來自歷史性的、政治的、社會性質的、宗派的與路線等等的歧異,在這樣淺層的左翼土壤裡,阿肥老師的「布朗運動」理論似乎成功地曾經在樂生運動中實踐出來,「樂生運動青年」成為了時代標記。但是問題來了,左翼運動如何「解釋世界、改變世界」的古老課題又出現了。是否需要組織化?如何分析社會?左翼的世界觀為何?如何面對「社會事實」(social reality)?也許這不是阿肥老師要回答的問題,答案也許隨風飄逝,也許也正在「布朗」運動。

(作者為成大教授,本文為中研院退休研究人員丘延祝K即將出版的新著《台北之春─六十年代的章回人文誌》(唐山出版)推薦文。本文轉載自風傳媒。)

Read more

【會員評論】林建廷觀點:戰爭中的故事 — 從一個自焚的青年學生談起

自十九世紀以來至今的「美國例外主義」,不斷製造的是帝國主義的神話與戰爭機器的慘痛故事,不論是西進擴張中以天選之人自居、或是橫跨二戰與冷戰之間,對種族主義的自我否認、又或以此佔據不同於(歐洲、日本)殖民主義的民主國家範式的優越地位,一次又一次地召喚戰爭的法西斯幽靈,以土地、海洋、萬物、眾生之養分與血淚祭祀餵養,同時將這些殘暴的戰爭記憶解體、遺忘或重構。

在這些前線戰爭故事中,同樣落於太平洋的「台灣」這座島,浮現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歷史圖像與記憶呢?究竟是相信自己終將成為(美國的帝國主義中的)那個「例外」(主義)?或是願意一起瞥見戰爭廢墟中,或以自焚或被迫進入戰火犧牲所激起的微光,不例外地集體朝向去軍事主義化的和平共生世界努力!

*作者為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

(轉載自風傳媒,圖片取自Wikipedia / Public Domain,為美國第36位總統詹森任內陷入越戰夢魘)

Read more

【會員評論】魏玓│為什麼台版《模仿犯》只是模仿而不是改編?──兼談跨國OTT環境下的台劇生存課題(完整版)

談到這裡,我沒有要全盤否定這部影集的意思,尤其是盡力演出的演員們,絕對值得肯定,事實上全劇也不乏一些精采片段。但我還是得說,大體而言,這是一部失敗的改編作品。呼應文章一開始,要對宮部美幸的作品進行影視改編,吃力不討好應該是可以預見的。當然如果有創作者想要挑戰,我們似乎沒有理由不鼓勵。但問題是,新興的跨國OTT平台與台灣領頭影視製作業者的合作案,必然是一個經過理性判斷、精心規劃,有憑有據的商業操作;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

(本文精節版刊登於聯合報鳴人堂,此處為原始完整版,轉載自魏玓Medium,圖片引自Netfilx)

Read more

【論壇】全國關廠工人第二次臥軌抗爭十週年紀念活動

2012年,政府動用這兩天很紅的就業安定基金告工人全家,逼使關廠工人夜宿、臥軌、絕食抗爭,同時進行街頭上、法院裡的兩線作戰。

一轉眼10年過去,對於當年這場運動的回顧、整理、檢討,還有討論現代工人的退休金老本的問題,這些工作都需要繼續進行。

歡迎報名參加:https://reurl.cc/MRVyOn

Read more

【會員評論】張馨文、郝柏瑋觀點:面對戰爭,我們可以設計怎麼樣的「民主課」?

民主,在開放式對話當中,意味著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被聽見、被回應。而「每個人」,也包括自己內在紛雜多元的聲音。你有可能對自己的想法感到矛盾、困惑,然而這些卻也至關重要,因為內在心靈即是外在他者的匯聚之處,我們如何可以傾聽自己的複雜,也就更能理解外在的複雜。因為理解這樣的複雜,於是我們不替他人代言、不用「我是為你好」為名,強制將內在豐富多樣的森林化為單一齊平的農地。

(轉載自風傳媒,圖片取自Pauwels, M. 2019. The Most Hysterical of Masters: Lacan’s Capitalist Discourse and Contemporary Styles of Interpellation. Psychoanalysis Culture & Society, 24, 10.1057/s41282-019-00117-9.)

Read more

【會員評論】鍾秀梅│誰殺了笛卡兒?─關於「2023反戰連署事件簿」

在學校教書、指導論文,我們常要提醒學生的是:問題意識(problematic)何在?我們都很清楚,這種無時無刻的「提問」,正是知識探索的起點。做為當代知識人,不僅要隨時把「問題意識」放在心上,還要「意識問題」。「意識問題」有兩層含意,其一是意識到「問題」之存在,要「起疑」,還要能「釋疑」。其二是對於各種「意識」(ism)形態的洞見與追索。

台社學會組建的「2023反戰連署事件簿」,期待能夠有助於啟動「事件」的問題意識,為後續的「起疑」、「釋疑」提供材料,同時也能夠洞察「意識形態」做為信念或迷思所引發的烽火。

(轉載自風傳媒,圖片來源:2023反戰聲明工作小組)

Read more

【會員評論】魏玓、鄭亘良│從「起手式」到「自由式」─「反戰連署」爭議下的公共溝通困境與改善

台灣社會在相關議題上的辯論品質無法提昇,確實是大家共同的困境,也是長期對於國際情勢和兩岸關係的認識與探討不足所累積出來的(因為在台灣,政治操作往往只需要表態,不需要實質討論)。國際現勢、兩岸關係跟台灣內部政治社會變遷之間要如何建立起一個既不偏離現實,但又能夠反映島內民意,且具有未來性的連結方案,更是缺乏且急需辯論的課題。

不過,要公平地說,連署聲明固然有很多需要論辯之處,但至少發起者試圖突破這個公共溝通困境,即便帶來某些負面效應,卻也啟動了辯論的開關。我們期待的是,各界能夠共同把辯論的品質往上提昇。

(轉載自風傳媒,圖片來源:2023反戰聲明工作小組)

Read more

【會員評論】李鎮邦│李鎮邦觀點:有愛好和平的美國嗎?

有人會認為美國介入別國內政為的是民主而且也沒有再發生直接動用武力的行為,這觀點低估了美國軍事工業復合體對於戰爭和衝突的渴望,在21世紀發生的最大規模國對國之間的侵略就是美國在2003年對伊拉克發動的侵略戰爭,表面的原因是伊拉克可能有毀滅性的化學武器,美國當時的國家安全顧問Colin Powell在聯合國拿了一小罐白色粉末說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攻打伊拉克,這張照片只是美國罄竹難書的侵略史上的一個小逗點,卻將美國永遠的釘上恥辱柱,人們從未在伊拉克找到大規模毀滅些的化武,二十年後即使是像BBC這樣的媒體也登出了對伊拉克戰爭的懷疑文章【Iraq war 20 years on: How invasion plunged country into decades of chaos 】。更不用提的是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以及對任何中東和平進程有關事項的攪局。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文章轉載自風傳媒)

Read more

【會員評論】許仁豪│再現技藝的虛實政治 《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

《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的展覽打開了幻覺與沉浸的辯證思考,VR高超的逼真技術讓我們沉浸在這些視聽感官的非常經驗,直達出神狂喜的狀態,但創作者置入的批判性思考,如同古希臘先知預言,又讓我們不得不從沉浸之中抽離出來,進而思索身而為人的當代處境以及存在的意義。

*原文刊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ARTalks專網。首頁圖片為黃心健與蘿瑞.安德森共同創作《登月》透過虛擬實境技術打造神話般的新月幻境,來自黃心健、高雄市立美術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