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評論】馮建三│俄烏停戰的四種方式

結束俄烏戰爭的越南方式,不會出現嗎?無人知曉,但俄侵烏後,已有很多美國專家認為,白宮同時對抗中俄集團,可能結果之一是損人不利己,是「世界末日」。 近日,著有《俄羅斯陷阱》等專書的畢比(G. Beebe)則提醒「拜登,時候到了,請和盤托出烏克蘭情勢」,官方對戰爭的理解與其公開聲明矛盾,「越南的幽靈已在浮現。」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為巴赫姆特Бахмут遭俄羅斯炮擊,文章轉載自聯合報)

Read more

【會員評論】鍾秀梅觀點:歷史記憶的鬥爭─台北之春

臺灣左翼運動的性質分析與繼承始終是個難題;來自歷史性的、政治的、社會性質的、宗派的與路線等等的歧異,在這樣淺層的左翼土壤裡,阿肥老師的「布朗運動」理論似乎成功地曾經在樂生運動中實踐出來,「樂生運動青年」成為了時代標記。但是問題來了,左翼運動如何「解釋世界、改變世界」的古老課題又出現了。是否需要組織化?如何分析社會?左翼的世界觀為何?如何面對「社會事實」(social reality)?也許這不是阿肥老師要回答的問題,答案也許隨風飄逝,也許也正在「布朗」運動。

(作者為成大教授,本文為中研院退休研究人員丘延祝K即將出版的新著《台北之春─六十年代的章回人文誌》(唐山出版)推薦文。本文轉載自風傳媒。)

Read more

【會員評論】林建廷觀點:戰爭中的故事 — 從一個自焚的青年學生談起

自十九世紀以來至今的「美國例外主義」,不斷製造的是帝國主義的神話與戰爭機器的慘痛故事,不論是西進擴張中以天選之人自居、或是橫跨二戰與冷戰之間,對種族主義的自我否認、又或以此佔據不同於(歐洲、日本)殖民主義的民主國家範式的優越地位,一次又一次地召喚戰爭的法西斯幽靈,以土地、海洋、萬物、眾生之養分與血淚祭祀餵養,同時將這些殘暴的戰爭記憶解體、遺忘或重構。

在這些前線戰爭故事中,同樣落於太平洋的「台灣」這座島,浮現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歷史圖像與記憶呢?究竟是相信自己終將成為(美國的帝國主義中的)那個「例外」(主義)?或是願意一起瞥見戰爭廢墟中,或以自焚或被迫進入戰火犧牲所激起的微光,不例外地集體朝向去軍事主義化的和平共生世界努力!

*作者為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

(轉載自風傳媒,圖片取自Wikipedia / Public Domain,為美國第36位總統詹森任內陷入越戰夢魘)

Read more

【會員評論】魏玓│為什麼台版《模仿犯》只是模仿而不是改編?──兼談跨國OTT環境下的台劇生存課題(完整版)

談到這裡,我沒有要全盤否定這部影集的意思,尤其是盡力演出的演員們,絕對值得肯定,事實上全劇也不乏一些精采片段。但我還是得說,大體而言,這是一部失敗的改編作品。呼應文章一開始,要對宮部美幸的作品進行影視改編,吃力不討好應該是可以預見的。當然如果有創作者想要挑戰,我們似乎沒有理由不鼓勵。但問題是,新興的跨國OTT平台與台灣領頭影視製作業者的合作案,必然是一個經過理性判斷、精心規劃,有憑有據的商業操作;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

(本文精節版刊登於聯合報鳴人堂,此處為原始完整版,轉載自魏玓Medium,圖片引自Netfilx)

Read more

【論壇】全國關廠工人第二次臥軌抗爭十週年紀念活動

2012年,政府動用這兩天很紅的就業安定基金告工人全家,逼使關廠工人夜宿、臥軌、絕食抗爭,同時進行街頭上、法院裡的兩線作戰。

一轉眼10年過去,對於當年這場運動的回顧、整理、檢討,還有討論現代工人的退休金老本的問題,這些工作都需要繼續進行。

歡迎報名參加:https://reurl.cc/MRVyOn

Read more

【會員評論】張馨文、郝柏瑋觀點:面對戰爭,我們可以設計怎麼樣的「民主課」?

民主,在開放式對話當中,意味著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被聽見、被回應。而「每個人」,也包括自己內在紛雜多元的聲音。你有可能對自己的想法感到矛盾、困惑,然而這些卻也至關重要,因為內在心靈即是外在他者的匯聚之處,我們如何可以傾聽自己的複雜,也就更能理解外在的複雜。因為理解這樣的複雜,於是我們不替他人代言、不用「我是為你好」為名,強制將內在豐富多樣的森林化為單一齊平的農地。

(轉載自風傳媒,圖片取自Pauwels, M. 2019. The Most Hysterical of Masters: Lacan’s Capitalist Discourse and Contemporary Styles of Interpellation. Psychoanalysis Culture & Society, 24, 10.1057/s41282-019-00117-9.)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