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評論】鍾秀梅│誰殺了笛卡兒?─關於「2023反戰連署事件簿」

在學校教書、指導論文,我們常要提醒學生的是:問題意識(problematic)何在?我們都很清楚,這種無時無刻的「提問」,正是知識探索的起點。做為當代知識人,不僅要隨時把「問題意識」放在心上,還要「意識問題」。「意識問題」有兩層含意,其一是意識到「問題」之存在,要「起疑」,還要能「釋疑」。其二是對於各種「意識」(ism)形態的洞見與追索。

台社學會組建的「2023反戰連署事件簿」,期待能夠有助於啟動「事件」的問題意識,為後續的「起疑」、「釋疑」提供材料,同時也能夠洞察「意識形態」做為信念或迷思所引發的烽火。

(轉載自風傳媒,圖片來源:2023反戰聲明工作小組)

Read more

【會員評論】魏玓、鄭亘良│從「起手式」到「自由式」─「反戰連署」爭議下的公共溝通困境與改善

台灣社會在相關議題上的辯論品質無法提昇,確實是大家共同的困境,也是長期對於國際情勢和兩岸關係的認識與探討不足所累積出來的(因為在台灣,政治操作往往只需要表態,不需要實質討論)。國際現勢、兩岸關係跟台灣內部政治社會變遷之間要如何建立起一個既不偏離現實,但又能夠反映島內民意,且具有未來性的連結方案,更是缺乏且急需辯論的課題。

不過,要公平地說,連署聲明固然有很多需要論辯之處,但至少發起者試圖突破這個公共溝通困境,即便帶來某些負面效應,卻也啟動了辯論的開關。我們期待的是,各界能夠共同把辯論的品質往上提昇。

(轉載自風傳媒,圖片來源:2023反戰聲明工作小組)

Read more

【會員評論】李鎮邦│李鎮邦觀點:有愛好和平的美國嗎?

有人會認為美國介入別國內政為的是民主而且也沒有再發生直接動用武力的行為,這觀點低估了美國軍事工業復合體對於戰爭和衝突的渴望,在21世紀發生的最大規模國對國之間的侵略就是美國在2003年對伊拉克發動的侵略戰爭,表面的原因是伊拉克可能有毀滅性的化學武器,美國當時的國家安全顧問Colin Powell在聯合國拿了一小罐白色粉末說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攻打伊拉克,這張照片只是美國罄竹難書的侵略史上的一個小逗點,卻將美國永遠的釘上恥辱柱,人們從未在伊拉克找到大規模毀滅些的化武,二十年後即使是像BBC這樣的媒體也登出了對伊拉克戰爭的懷疑文章【Iraq war 20 years on: How invasion plunged country into decades of chaos 】。更不用提的是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以及對任何中東和平進程有關事項的攪局。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文章轉載自風傳媒)

Read more

【會員評論】許仁豪│再現技藝的虛實政治 《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

《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的展覽打開了幻覺與沉浸的辯證思考,VR高超的逼真技術讓我們沉浸在這些視聽感官的非常經驗,直達出神狂喜的狀態,但創作者置入的批判性思考,如同古希臘先知預言,又讓我們不得不從沉浸之中抽離出來,進而思索身而為人的當代處境以及存在的意義。

*原文刊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ARTalks專網。首頁圖片為黃心健與蘿瑞.安德森共同創作《登月》透過虛擬實境技術打造神話般的新月幻境,來自黃心健、高雄市立美術館。

Read more

【會員評論】魏玓│魏玓觀點:從「不敢相信!」到「可以相信!」

《關於我和鬼》雖然也強調他們在拍攝技術上的突破(特別是飛車追逐的部份,但其實尚有很大進步空間),劇情上也有很多操作設計的痕跡,但以內核來說,兩位男主角之間的友情,以及毛毛家的親情,這兩項人倫情感的表達,都還算合情合理,而且貼近台灣社會的現實。這是本片的優點,也是我們會期許相關電影創作者和出品者可以繼續維繫和努力的。商業電影的操作確實需要小心呵護,但電影的藝術價值也同樣需要。

*首頁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劇照資料照,取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臉書專頁。本文轉載自風傳媒,感受作者同意轉載。

Read more

112年度計畫

七點努力方向:

反對新自由主義,提供多元的思考與觀點,台社積極扮演思想的提供或媒介;
反對新型態法西斯主義對於性別、族裔、階級、性少數、移民等等各種暴力形式;
左翼思想的反身性思考與論述的建立,尋求基進替代性方案的可能性;
歷史記憶的反思與整理(白色恐怖、秋鬥、工人史、人民性歷史等);
反思戰爭、追求和平,批判理解新冷戰的局勢;
重返萬隆精神,連結「第三世界」;
反思社會的差異與權力,重構人與社會的共有與民主關係。

Read more